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濮阳新闻 > 龙乡濮阳 >

开发区皇甫办:让“唱秧歌”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摘要]开发区皇甫办马辛庄村的“唱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红极一时,被列入濮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谓濮阳人民的骄傲。7月25日,笔者在马辛庄村采访到了“唱秧歌”第四代传承人马红顺。 清末民初,“唱秧歌”开始在马辛庄村流行,一支完整的“唱秧歌”...

  开发区皇甫办马辛庄村的“唱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红极一时,被列入濮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谓濮阳人民的骄傲。7月25日,笔者在马辛庄村采访到了“唱秧歌”第四代传承人马红顺。

  清末民初,“唱秧歌”开始在马辛庄村流行,一支完整的“唱秧歌”队伍由16名说唱成员和14名锣鼓手组成,其中说唱成员包括伞、黑老婆、郎中、许仙、白霞、青霞各1人,挎鼓、顶罗子、北国鞑子、傻大妮、哪吒各2人,且都是男士。“唱秧歌”不同于传统秧歌,每个角色都有一个唱曲,且都有唱词,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曲调也不一样。“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有滋有味,我们那一代的‘唱秧歌’,在濮阳挺有名气的。”马红顺说,“那时候我们经常在开发区王助镇演出,因为当时农村文化生活不丰富,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单一,所以‘唱秧歌’很受群众喜爱,被人们戏称为‘大村的烟火、马辛庄的秧歌’。”

  马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武建国是“唱秧歌”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在队伍中扮演的是“郎中”。“糖膏、杏膏、李子膏,石灰和了两大筲,孬眼治不好,好眼治瞎了……”说起自己的角色,武建国忍不住打着节拍哼唱起来。武建国说:“我们这一代,现在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很多唱词都记不住了,‘唱秧歌’只有口传,时间越久越记不住,所以当务之急是寻找第六代传承人,理想人选是十几岁的孩子。”

  “可以没有基本功,但必须有兴趣,这样他们才能持之以恒,我已经挑了三四个孩子,正在培训。”马红顺说,“‘唱秧歌’是村里的文化传统,不能失传,一个村子有个能让世人记住的东西是莫大的骄傲。开发区皇甫办领导一直关心这个事儿,也一直催我选人,我们更有信心干好了。”

  注重传承和保护“唱秧歌”,并不是因为它被列入濮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是因为这是一项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的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不仅能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能提高群众素质和幸福指数。

  黄丽杰管泽铭孔耀宗


《开发区皇甫办:让“唱秧歌”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uyang.yuduxx.com/longxian/22836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