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23 10:27 我要投稿
吴坝镇基层矛盾纠纷“大调解”筑牢和谐基石
为有效化解和管控基层邻里纠纷、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吴坝镇以建设平安、和谐乡镇为目标,积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依托派出所,创新调解机制,部门合力共管,多项职能联动,实现了民事调解与行政调解有机结合,成功调处矛盾纠纷50余起,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群体性事件以及涉法涉诉信访事件,社会发展环境保持持续稳定和谐。
一、明晰职责定位。一是建立专门工作机构。整合调解力量,将“大调解”机构设在镇民事调解委员会,对外统称“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解员由民调会调解员和派出所民警共同担任,以责任制形式建立矛盾排查、纠纷登记、案件回访、档案保管、信息报告等工作制度。二是明确受理范围。将“110”受理的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劳动争议、生产经营性等民间纠纷,以及部分治安案件纳入调解范围,并限定7个工作日内办结。三是设立专项资金。镇政府设立“大调解”专项资金及办公经费,配置必要的办公设施,保证“大调解”机构正常运转。四是建立考评考核制度。按月、季度、年度对调解员工作业绩、调解结案率、群众满意度实行动态考核,对于散漫庸懒、无所作为的调解员,及时考察更换。
二、强化协调联动。一是理顺工作流程。由镇民调委员会先行介入,收集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医患纠纷、涉法涉诉等社情和各类矛盾纠纷信息;由派出所对不稳定因素加强研判预警,对矛盾激化、心怀不满、扬言报复社会等高危人员,及时予以管控;由派出所、民调委员会联合司法、交通、土地、劳资、环保、卫生、保险等相关部门参与调解,定纷止争。二是建立内部对接机制。按照“预警在先、控制在先”的理念,从接警源头入手,规范公安机关与民调会矛盾纠纷的转递分流,在接警、审核归类、作出调解决定、选定调解员、案件转交、调解协议签订、审签手续、案卷保存归档等环节建立严密的程序规则,实现公安与民调的互动合作和资源对接。
三、推行网格化管理。一是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以每个网格100—200户村民的标准,将各行政村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二是定人定岗定责。定人就是在每个行政村优选1-3名威信高、作风正的村民担任所在村调解员,实行包保到位,承担网格管理职责,服务网格内的村民。定岗就是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作为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工作。定责就是明确网格管理责任人的职责内容,将矛盾纠纷信息收集、排查调处、化解联动、反馈回访等职责内容纳入到网格内。三是开展矛盾纠纷巡查。由“大调解”机构人员入村入户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巡查,及时发现和掌握矛盾纠纷,并妥善处置,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吴坝镇)
《吴坝镇基层矛盾纠纷“大调解”筑牢和谐基石》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uyang.yuduxx.com/taiqian/20995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