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8 09:16 我要投稿
在近日举行的2014“感动濮阳”十大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我区干部王泉斋荣获2014“感动濮阳”十大年度人物。
自2011年12月开始参与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建设,他每日要行走十多公里,占地8000多亩的水库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对水库的熟悉程度,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因而被人们称为水库建设的“活地图”。他,就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水库建设管理办公室项目建设临时负责人王泉斋。
引黄灌溉调节水库是国家和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工程。水库建设过程中,面临任务繁重、施工环境复杂、建设工期紧张、人员力量明显不足等多重困难,怎么办?退缩?“那肯定不行,办法总比困难多。”王泉斋总这样说,并带头冲出办公室,跑向水库建设工地,攻克了征地拆迁和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由于工地跑得勤、现场“泡”得多,每个项目的具体位置、工程进度,他总是如数家珍,张口就来。
王泉斋积极钻研业务,创新工艺,为水库建设节约了资金。水库进水渠、退水渠当初设计用防水毯防渗,在实际操作中,他发现湖底存放的粘土不但环保、能缩短工期,还能节约资金100多万元,于是牵头组织论证,上报批准后将渠道防渗措施由原来采用防水毯改为粘土铺垫。在乙烯管线迁改问题上,为加快湖底运土进度,他建议在管线占压土方一侧挖深沟,先把土方运走,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占压土方推平填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40余天。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为把水库建成一流工程,王泉斋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水库项目的招投标、变更签证、工程决算、竣工验收等环节,都设置了严格的程序,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在王泉斋眼中,工程合格不是目的,工程优良才是目标。在一次突击检查中,他发现绑扎钢筋的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部分水泥过期,立即责令监理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有人说,几根钢筋、几袋水泥又不是啥大事,睁只眼闭只眼得了。王泉斋说,哪怕是一个螺丝钉不符合要求,我们在水库建设中也不能容忍。为此,许多人私下叫他“死脑筋”,但王泉斋说:“水库不是我个人的工程,是要对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项目,谁想耍小聪明,就是跟全市人民过不去!”后来,看到建成后的水库受到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这些人往日的怨气也都转化为由衷的钦佩。
目前的水库,以其旖旎的风光成为濮阳人民心中的又一游玩胜地。王泉斋表示:“蓄水仅是水库建设的第一步,建后安全、水质保证、运营管理等工作也得及时跟上。我们将会更努力地工作,为广大市民呈现一个既安全又优美的水库。”
《水库建设“活地图”王泉斋荣获2014“感动濮阳”十大年度人物》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uyang.yuduxx.com/pubei/17932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