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濮阳新闻 > 濮北新区新闻 >

濮阳新区群众支持新区建设

[摘要]“建设新区能让我们住上楼房,孩子上好学校,一家老小都过上好日子,这是全家人好多年的梦想。建新区,我们大力支持...

  

  “建设新区能让我们住上楼房,孩子上好学校,一家老小都过上好日子,这是全家人好多年的梦想。建新区,我们大力支持!”

  “拆迁这样的大事,能够充分征求咱老百姓的意见,该给的优惠都给了,安置的又好,还有啥说的……”

  这是新区群众的心声。他们,为了新区建设抛家离舍,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为了新区建设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全力服务新区工作;他们,把建设新区当作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用勤劳的双手去拼搏。

  在濮阳新区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正是有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项工作才推进得有条不紊;在广大群众的企盼中,新区美好的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接地气”接来群众信任

  弹指一挥间,早已是沧海桑田。起步区45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濮阳新区的核心建设区。开州办所辖18个村共31000人居于该区域,尤其是库区内的8个村庄,要进行迁村并居。

  搬迁,如何保证群众利益不受损?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建设新区必须确保群众“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必须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让他们成为濮阳新区建设最大的受益者。

  市委书记段喜中曾多次强调,新区建设推进得怎样,关键在于如何破解群众工作的瓶颈,赢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他要求,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接地气”,深入群众之中做工作。市长赵瑞东也指出,在拆迁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新区群众的利益,做到“和谐拆迁、阳光拆迁、共谋发展”。

  为切实保证群众利益,真正“接地气”,各级各部门付出了巨大努力——

  濮阳新区积极制定优惠政策,从源头上保障群众利益。出台搬迁安置政策,房屋补偿提供两种付款方式供村民选择,提供廉租房、建设彩钢房供村民过渡,安置费每人每月200元。对拆迁积极的给予奖励,奖励拆迁户每户1万元,还有5000元交通费。政策执行就高不就低,该补偿的足额补偿到位,确保群众利益最大化。

  新区工作人员和市派工作组在征迁过程中,始终充满感情地去做群众工作。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坚持“阳光操作”。对所有拆迁户的住房面积丈量、评估、补偿标准、签订协议、安置房的分配、选择次序等,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彰显政府公信力,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群众失地后,生活怎么办?新区在经过近两个月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确定了在“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市场融资、收支平衡”的框架下,实现群众“三有”:

  “失地有居”。根据建设时序,按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社区,确保村民搬得放心,住得舒心。

  “失地有业”。对失地群众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增强群众就业能力,研究出台激励政策,组织引导进区企业最大限度地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筹备组建劳务公司,承接新区绿化、苗木种植、环卫保洁、物业管理等业务,安排相应有劳动技能的群众就业。

  “失地有利”。凡是涉及到农民的补偿,就高不就低,足额发放到位。引导农民以补偿资金折成股份入股组建投资管理公司,建设大型商场、写字楼、校舍,农民按股份分红,探索一条“人人有股份、个个有就业、年年有增收”的城乡统筹新路径。

  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新区发展的规划与布局,宣传新区发展的美好愿景,把新区的发展和他们自身的长远利益及子孙后代的成长结合起来,使广大群众憧憬美好明天的幸福生活,消除对今后生活的迷茫情绪。

  贴心的政策、细致的工作、触手可及的前景,使新区广大群众对征迁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支持到支持,由不信任到信任,由观望到配合,逐渐生成一支服务新区建设的生力军。

  “领头雁”舍小家为大家

  征迁工作很复杂,很敏感,很难做。但在濮阳新区广阔的征迁战场上,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一起阻挠施工的,没有出现一起推诿扯皮的,没有出现一起上访告状的,真正实现了依法征迁、自愿征迁、文明征迁、安全征迁、和谐征迁。

  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良好局面,有一支队伍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就是各征迁村的“领头雁”——村支部委员和村组干部。

  “村官”,可能是国家行政体制中最不起眼的干部,但在广大农村,他们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内,他们有威望有影响;对外,他们上通下联,是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征迁工作中,有这么句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的是领导干部。正是有了各级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自我牺牲,才带动了广大群众争先恐后行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要我拆”为“我要拆”。

  许村北村村党支部书记田建忠是绿城超市总经理,手下管着1600余名职工。但自新区征迁工作开始后,他就一头扎在村里,直接把公司的事儿交给一位副总管。为此,妻子常常埋怨他:“你回村里当村支书,带大伙儿致富,我支持。但你不能不管公司的事儿呀!”但他说,新区建设是大事儿,宁愿耽误自己挣钱,也不能耽误村里的征迁。

  许村东村村党支部书记孔令群,经营着几百亩地的现代农业项目,年产值几百万元。8月份,在开州路北延工程征地拆迁时,他的企业也正值申报建立有机蔬菜基地项目的关键时刻。当时,他没有到企业去,而是坚持在村里忙征迁工作,企业的事儿只能打电话委托熟人应付。村里拆迁,房屋评估工作从他哥哥家开始。当时,村里几十名群众围着看如何执行,孔令群和工作人员坚持公开数字,一米不多量,村民看得心服口服。

  孟村村“两委”班子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建的带领下,不仅团结和谐,还特别能战斗。他们自己在拆迁工作中带头行动,还要求9个小组的组长带好头,自己的家属、亲戚带好头。七八月正是炎热酷暑,气温经常在37℃以上,村里有的组长已经六七十岁了,还每日坚持工作在一线,因长期暴晒,脸上、胳膊都蜕了皮。在这样的坚持中,一个多月里,村里600多亩地全部做完清表工作。

  许村南村村委会主任张志军,是村民的“主心骨”,村民有啥事儿都找他。7月的一天,有一次经过六天的连续奋战,张志军累病了。他扛了两天没扛过去,就到村卫生室一边输液,一边指挥各队队长工作。别人劝他休息,他却摇摇头说:“小病,不用下‘火线’。”其实,他是担心离开了就有可能会耽搁征迁工作,这样会给工作组和其他工作人员找麻烦。

  在拆迁工作中,许多村干部和党员既是拆迁工作人员,也是被拆迁户。面对拆迁,他们顾大局识大体,率先垂范,不仅带头拆迁,还动员亲戚朋友加快拆迁,引发了被拆迁户踊跃搬迁的“榜样效应”。


《濮阳新区群众支持新区建设》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uyang.yuduxx.com/pubei/13424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