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7 10:47 我要投稿
5月26日,全市县级以下“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座谈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交流经验,总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作出安排部署。
市委书记何雄, 市领导申延平、阮金泉、王保华、郭岩松、王天阳、何建中,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汉征出席会议。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黄守玺,县委副书记、县长邵华,县领导孙文标、赵建国、孙思群、曹拥军、蒋景波、杨朝民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参观了张果屯镇政府、张果屯镇辛行村、魏行村党群服务中心,并深入党代表联络工作站、党建活动室、信访接待室、矛盾调解室、廉政建设室、视频监控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处进行实地查看,现场考察了张果屯镇在完善和落实四项基础制度方面创造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
在随后召开的现场会上,四位来自县区、乡镇(街道)两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围绕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推进落实情况,先后作了典型发言。
在认真听取发言后,何雄指出,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市、县、乡、村行动迅速,工作推进有序,整体进展不错。一是认识逐步深化。各县区党委在实践中认识逐渐加深,都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书记负总责、副书记具体抓,亲自过问、亲自安排,推动了工作落实。二是合力初步形成。纪检、组织、政法等部门牵头负责,民政局、信访局、司法局、督查局等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初步形成了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合力。三是成效初步显现。一批关系基层发展的重大事项得到有效处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量矛盾纠纷包括信访积案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制度完善、落实有待进一步推进;三是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总之,我们既要看到抓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进一步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深化实践,又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地查找问题、纠正偏差、改进工作,尽快把省委、市委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发挥出应有效果和作用。
何雄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层四项基础制度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是核心,矛盾调解化解制度是关键,便民服务制度是重点,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是保障,共同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正能量、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加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夯实基层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市委的要求上来,站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省委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的高度,站在加快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推进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何雄强调,要务求取得工作实效。在完善和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这一核心目的,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基层存在的影响发展、影响民生改善、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决不能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真正做到使群众实实在在受益,为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他要求,第一,要完善和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在保障好群众民主权利上下功夫。要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在农村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城市社区运用好“一征三议两公开”方法,乡镇(街道)也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特点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基层事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一是规范决策程序。没有程序就没有民主,必须在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前提下,民主确定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二是明确决策内容。坚持凡是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依法实行民主科学决策。三是扩大参与范围。要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群众参与决策的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四是加强决策监督。要坚持“决策前广泛征求意见、决策中严格审核把关、决策后抓好督促落实”的原则,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第二,要完善和落实基层矛盾调解化解制度,在维护好公平正义上下功夫。一是加强矛调组织建设。要加强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组织建设,搭好工作平台,完善组织网络,逐级落实责任,选配优秀调解人员充实进各级矛调组织,保障工作经费,解决有责有偿的问题。二是健全制度机制。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矛盾,借鉴处理信访问题的方法,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收案登记制度、重大纠纷报告制度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靠制度促进运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三是建立大调解格局。要坚持齐抓共管,发挥基层司法部门的主导作用、行政部门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第三,要完善和落实基层便民服务制度,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一是完善服务网络。要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并逐步实现县、乡、村全覆盖。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要积极发挥乡村干部、党员、大学生村官和志愿服务者的作用,发动有权威的、有积极性的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共同推动便民服务工作。三是完善服务事项。坚持“群众有什么需求提供什么服务”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完善服务事项范围,尤其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农村金融等方面,要尽可能提供好的服务。四是创新服务方式。要适应年轻人人口流动、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加注重多级联动,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实现服务方式的多样化。第四,要完善和落实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在解决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侵害群众权益的问题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源头预防。要注意研究把握基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新特点和新动向,主动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因应之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切实强化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执纪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及时通报检查情况。要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健全畅通、便捷、有序、高效的群众反映问题绿色通道,让不正之风、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钻地无门、遁形无处。三是严格追究问责。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要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倒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要按照市委要求,把巡察制度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巡察的“利剑”作用。
何雄强调,要切实加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部署到位,责任到位。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全市各级党委必须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中负起责任,切实起到统领和主导作用。各级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党委副书记要主抓,分管常委按照职能分工要分头抓,形成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调联动的机制。二是坚持示范带动。要发挥试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各个县要重点抓一些示范点,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注重先行先试、逐步探索。同时要把基层四项基层制度建设作为当前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确保实现全市乡、村两级全面覆盖。三是抓好基层党建。各级党委和党委书记要把基础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基层干部的生活条件,切实抓好经费保障,牢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形成聚精会神抓党建、上心用劲抓基层的浓厚氛围。四是严格督导考核。要把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考评,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以及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要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工作台账,采取日常检查、回访调查、跟踪问效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工作进展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掌握整体进度,增强各级各部门推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动力和压力。
市委副书记申延平主持会议,并就会议的贯彻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上,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阮金泉、副市长王天阳、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汉征分别总结了相关制度建设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黄守玺汇报了我县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典型做法。黄守玺说,自2014年10月8日,南乐县被省委确定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试点县后,通过坚持抓统筹,抓基础,抓创新,“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抓统筹,建机制。明确提出由县委书记负责,县委副书记具体抓,纪委、组织部、政法委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在乡镇建立制度领导、督导小组,形成了县里统筹安排、乡村层层落实,有关部门配合、基层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县乡村分级管理的机制,把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纳入对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抓基层,打基础。把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业绩与奖励资金挂钩,加大对“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整治力度,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举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培训班和职能部门“一把手”大讲堂活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建设资金纳入县乡财政预算,探索社区建设设置党员活动场所。三是抓创新,求实效。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基层决策民主;构建基层矛盾调处化解网格,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建立基层便民服务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强化基层党风政风监督,促进为民务实清廉。
《全市县级以下“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uyang.yuduxx.com/nanle/18984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