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5 09:02 我要投稿
1月27日,80岁的任风兰老人端坐在照相机前,拍下了自己的身份证照片,30年没有户口的她终于不再是“黑户”了。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一边笑一边禁不住流下两行浊泪。
任风兰的身世可谓坎坷。她祖籍濮阳市胡村乡,1942年大灾荒时,父母双双因饥饿而死,只剩下她孤身一人。在流浪的生活中她被人拐走,后又经多次转卖,最后流落到内蒙古自治区(其本人认为是东北,后经调查证实是内蒙古)。成年后,任风兰与内蒙古男子苗某结婚,生育了8个子女。上世纪八十年代,思乡心切的任风兰克服重重困难,带着4个孩子辗转回到了家乡。老人回了故土,却没有了户口。
没有户口,给老人带来了很多不便。目前,农村60岁以上老人都享受到了良好的社会福利,但任风兰老人却因为没有户口,无法享受到任何福利待遇。此外,老人也不能出远门,其他一些好政策老人也享受不到。每想到这些,她就会暗自伤心,埋怨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是多余的。她曾数次到公安机关反映情况,但因为在内蒙古生活多年,本地人很难听懂她的语言,加之不幸遭遇让她精神受到很大刺激,有时言语失绪,每次反映都是无果而终。任风兰老人的几个子女,也均因生活原因或亡故或重病或服刑。她现在随同生活的一个儿子生活也十分窘迫,虽希望母亲能有户口,但捉襟见肘的生活,使得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且他对内蒙古的生活记忆非常模糊,无力提供任何帮助。就这样,老人这些年一直在没有户口的情况下生活。因为生活困难,80岁老人只能以捡破烂为生。
2014年10月,市公安局昆吾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副大队长兼胡乜村驻村民警田孝武听说老人的情况后,专门到老人家家访。面对民警,任风兰老人失声痛哭。详细了解情况后,田孝武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要解决任风兰的户口问题,首要的是弄清老人在内蒙古的户籍情况。经询问任风兰老人,她只能依稀说出像“吐蕃乡五兰登村”的字眼。田孝武经过努力,最后弄清老人说的地方并不是东北,而是内蒙古的某一个地方,于是,确定老人在内蒙古的曾经居住地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田孝武先在全国人口信息库中进行查询,没有查到相关信息。考虑到年代久,其户口可能被注销,只有查到老人在内蒙的详址,再通过当地派出所查找相关档案。通过在内网、外网对内蒙古市县乡村行政区域的多次查询,终于找到了与“吐蕃乡五兰登村”读音相近的一个地址———通辽市科左中旗图布信乡苏木乌兰灯村。随后,田孝武联系到当地民警,请求协助调查。两个星期后,内蒙古警方寄来了任风兰的有关资料。
1月22日,民警将老人的户口予以补录登记。拿着户口本,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个濮阳人啦,死也瞑目啦!”目前,民警正联系高新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为老人办理医保等手续。(记者 袁冰洁)
《濮阳一八旬老太身世坎坷 30年没户口民警补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uyang.yuduxx.com/longxian/18420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