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开发区皇甫办马辛庄天一苑社区
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该村文艺骨干马庆丰正带领村民编排广场舞。
“自从搬进了社区,我们村已连续两年举办了春节晚会。趁现在有空,我们再排练一些新节目,好到下次春节晚会的时候露一手。”马庆丰说。随着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台下走到台上,文化活动也逐渐成为村
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距离马辛庄十几公里处的昆吾办卫南社区居委会活动室里,数十名居民正在认真聆听专业
音乐教师的免费讲座。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卫南社区居委会依托有文艺特长的志愿者,每周二上午都会向辖区居民“传经送宝”。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文化活动在基层遍地开花,让每个基层群众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开发区基层文化建设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开发区牢牢抓住民本文化理念,按照“立足民间艺人,积极发展专职人才”的工作导向,着力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更为重要的是,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开发区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每年年初,开发区都会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确保基层文化活动有钱干事、干得成事。同时,该区还积极克服没有正规国有剧团的难题,采取“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方式,向民间文艺演出团体购买演出,确保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开发区还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基层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不仅要当观众,更要当主角、挑大梁。特别是在去年举办的“梨园新韵”乡村戏曲大赛、唱响明天歌手大赛以及今年举办的激情濮上
体育技能交流会等重大文化活动中,登台表演的基层群众比比皆是,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目前,开发区拥有“信德晨风戏苑”“王什四股弦剧团”等各类民间文艺演出队伍80余支,基层文化活动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
濮阳日报)
《扎根基层“种文化”》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uyang.yuduxx.com/kaifa/189249.html,谢谢合作!